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
性肿瘤之一
肺癌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Of Lung Cancer
临床症状
Clinical Symptoms
肺癌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但缺乏特异性,因此常导致肺癌诊断的延误。周围型肺癌通常不表现出任何症状, 常是在健康查体或因其他疾病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的。原发肿瘤本身局部生长引起的临床表现通常包括:
1. 咳嗽、咳痰:
咳嗽是肺癌患者就诊时最常见的症状,早期常表现为刺激性咳嗽, 50%以上的肺癌患者在诊断时有咳嗽症状。
2. 痰血与咯血:
由于肿瘤组织血管常较为丰富,部分患者肿瘤坏死可出现痰中带血,如果肿瘤侵袭较大血管,可引起咯血,大约有25%~40%肺癌患者会出现咯血症状 ,咯血是最具有提示性的肺癌症状。
3. 喘鸣、胸闷、气急:
如果肿瘤位于大气道,特别是位于主支气管时,常可引起局限性喘鸣症状。肿瘤压迫可能导致肺呼吸面积减少、 甚至引发胸腔积液,可表现为不断加重的胸闷、气急。突发胸闷、气急者需排除肺栓塞的可能。对不明原因反复局部出现喘鸣者尤应警惕。
4. 呼吸困难:
引起呼吸困难的机制可能包括以下诸多方面,原发肿瘤扩展引起肺泡面积减少、中央型肺癌阻塞或转移淋巴结压迫大气道、 肺不张与阻塞性肺炎、肺内淋巴管播散、胸腔积液与心包积液、肺炎等。
5. 发热:
肿瘤组织坏死可以引起发热,肿瘤引起的继发性肺炎也可引起发热。
6. 胸痛:
肿瘤侵犯壁层胸膜、肌肉神经或骨组织时,疼痛可加重、持久 并位置固定。肺上沟瘤位置较高,可能引起肩、胸背部持续疼痛或出现腋下放射性疼痛。
由于我国工业化不断发展导致空气污染日益加重,加之烟草流行率全球最高以及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越来越高。在未来几十年中,肺癌将一直是我国癌症防治的重中之重。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肺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如下:
危险因素
Risk Factors
预防
Prevention
肺癌的预防可分为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病因干预;二级预防是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达到肺癌的早诊早治;三级预防为临床治疗。
一级预防:
1.禁止和控制吸烟:目前认为,戒烟是预防肺癌最有效的途径。
2.保护环境
3.职业因素的预防:减少职业致癌物的暴露就能降低肺癌发病率。
4.科学饮食:增加饮食中蔬菜、水果等可以预防肺癌。
二级防护:
二级防护主要包括定期体检和筛查,我们重点介绍肺癌筛查。
早期肺癌多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致肺癌整体5年生存率仅为16%左右 。在高危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有益于早期发现早期肺癌,提高治愈率。低剂量螺旋CT(low-dose computedtomography,LDCT)对发现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是常规X线胸片的4~10倍,可以早期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数据显示,LDCT年度筛查能发现85%的Ⅰ期周围型肺癌,术后10年预期生存率达92%。美国全国肺癌筛查试验证明,LDCT 筛查可降低高危人群20%的肺癌死亡率,是目前最有效的肺癌筛查工具。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中提出的肺癌筛查风险评估因素包括吸烟史(现在和既往)、氡气暴露史,职业暴露史,恶性肿瘤病史,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或肺纤维化病史,被动吸烟史。
按风险状态分为以下3组
高危组
年龄55~74岁,吸烟史≥30包年,戒烟史<15年;或年龄≥50岁,吸
烟史≥20包年,另外具有被动吸烟之外的危险因素。
中危组
年龄≥50岁,吸烟史或被动吸烟接触史≥20包年,无其他危险因素。
低危组
年龄<50岁和吸烟史<20包年。
NCCN指南建议高危组进行肺癌筛查,不建议低危组和中危组进行筛查。
三级预防:
临床治疗: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各异,一旦确诊,须就诊于专科医院,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避免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