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特点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筛查的作用
The Role Of Screening
筛查方法
Screening Test
目前国内外普遍应用的肠癌筛查方法包括:高危因素风险问卷、直肠指检、粪便潜血检测、粪便DNA检测、乙状结肠镜和结肠镜检查等,其中高危因素风险问卷、直肠指检和粪便检测为非侵入性检查,乙状结肠镜及结肠镜检查为有创检查。对于普通人群,肠癌筛查手段以直肠指检、粪便检测和肠镜检查为主。直肠指检可以查出位于下段直肠的肿瘤,约占所有肠癌的25%。
粪便潜血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筛查手段。在腺瘤向肠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癌细胞的侵犯,通常会有少量肠道出血,粪便潜血检测就是利用试剂检测大便中的血红蛋白来进行筛查。
粪便DNA检测是新一代肠癌筛查手段,与传统粪便检测相比,灵敏度和特异性都有很大的提升。大肠腺瘤和肠癌细胞由于异常快速生长,比正常肠道上皮细胞更易脱落,粪便DNA检测正是利用脱落细胞的异常成分进行基因检测。
结肠镜及通过结肠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肠癌筛查、诊断的金标准。直肠指捡或粪便检测有异常的人,均需要通过结肠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侵入性的结肠镜几乎能贯穿整个大肠(全面覆盖近端和远端结肠),可以观察到大肠的所有部位,并且一旦发现肠道息肉便可立即切除活检。大量研究表明,结肠镜的筛查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达90%以上。
筛查建议
Screening Recommendations
结直肠癌病史;
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有炎症性肠病病史(溃疡性结肠炎或者克罗恩氏病);
20岁以上且有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家族史,比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林奇综合征)等;
40岁以上且有预警症状,比如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乏力消瘦、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等。
每年做一次粪便潜血检测,连续三次阴性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时间,但不应超过3年。
每1-3年做一次粪便DNA检测。
每10年做一次全结肠镜检查,或每5年做一次乙状结肠镜检查。
40岁以上且有预警症状,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者,应及时做直肠指检、粪便潜血检测。
20岁以上且有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家族史,应先行基因检测,确认为基因突变阳性者,每1~2年进行一次全结肠镜检查。
结直肠癌可防可治,重视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疗效预后更好。
相关资料:
Relevan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