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全球导致死亡的第二大癌症

肝癌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of liver cancer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全球导致死亡的第二大癌症,组织学类型包括肝细胞肝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A)、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性癌和纤维板层样肝癌(FLC),其中肝细胞肝癌约占90%。

目前,我国2018年统计的年龄标准化肝癌发病率(18.36/10万)、死亡率(15.86/10万)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年龄标准化5年净生存率却处于世界低水平,只有14.1%。据2018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841 000例肝癌新发病例和782 000例肝癌死亡病例,发病率为4.7%,死亡率为8.2%。

肝癌高危因素

High Risk Factors Of Liver Cancer

肝癌诊断方法

Diagnostic Methods Of Liver Cancer

目前肝癌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包括甲胎蛋白(AFP)检测和B超超声波检测、CT、肝动脉造影、PET-CT等,也包括DNA、DNA甲基化、miRNA、蛋白质等分子标志物检测。
甲胎蛋白作为广泛使用的原发性肝癌肿瘤标志物,大于400ug/L或含量不断上升,比较有确定的诊断意义。小肝癌病人中有40%左右甲胎蛋白含量为正常水平,所以以甲胎蛋白为指标会造成大量小肝癌的漏诊,而且非恶性疾病,如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肝硬化、先天性胆管闭塞,也会导致甲胎蛋白升高。由于存在较多的假阳性结果,以及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因此甲胎蛋白无法用于准确的早期诊断以及大样本筛查工作。

影像学方法包括B超、CT、肝动脉造影、PET-CT等,是诊断小肝癌的重要手段,但是其各自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B超往往难以确定肿块的性质,且肝右叶膈面及肝门部的病变容易漏诊。用CT可检出直径1.0cm左右的微小癌灶,但当肝癌组织密度近似正常肝实质,肝癌呈弥漫性时,CT不易发现。

肝动脉造影是一种有创伤性检查,有发生出血、栓塞等并发症危险。PET-CT(计算机体层显像)将PET和CT有机结合在一起,可反映肝脏占位组织的生化代谢信息,是早期肝癌的检查方法之一,但价格昂贵,辐射大,多次检测对人体健康存在一定的危害性,而且PET-CT目前只在少数医院开展。影像学检查结果容易受到检查者主观经验和分辨的限制,也会影响诊断结果,且难以分辨良性病变与肝癌。

更重要的是,常规影像学检查需要占用宝贵的医疗资源,需要有经验的医生,且受限于影像学仪器的较低通量。在目前医疗资源紧张的大环境下,影像学手段不适用于大样本量的早期诊断和筛查工作。因此,研究肝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肝癌的治疗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

我国肝癌患者有其鲜明的特点,多具有肝炎和肝硬化背景。其中大约80%的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有关,这与肿瘤的治疗方式选择和预后密切相关。

目前,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案有手术切除、靶向药物、肝移植、放射治疗及化疗等。其中,肝癌的外科治疗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术后5年生存率也提高到30%~40%。但与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相比,肝癌的外科治疗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主要原因是肿瘤复发与转移。要解决此类问题,临床攻关方向上主要从早期诊断方面着手。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Bray F, Ferlay J, Soerjomataram I,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 Clin 2018;68:394-424. 2.Su YH, Kim AK, Jain S. Liquid biopsies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ansl Res 2018;201:8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