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
全球女性新发和死亡病例均居所有恶性肿瘤中的第四位

  • 宫颈癌流行病学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20年,宫颈癌新发 60 万,死亡34 万;其中,我国每年新增病例约11万,死亡病例近5万,且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宫颈癌已成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 临床症状

    早期宫颈癌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宫颈可光滑或难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区别。颈管型患者因宫颈外观正常易漏诊或误诊。随病变发展,可出现以下表现:

    1)阴道流血 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中晚期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出血量根据病灶大小、侵及间质内血管情况而不同,若侵袭大血管可引起大出血。年轻患者也可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老年患者常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一般外生型较早出现阴道出血症状,出血量多;内生型较晚出现该症状。

    (2)阴道排液 多数患者有阴道排液,液体为白色或血性,可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或有腥臭。晚期患者因癌组织坏死伴感染,可有大量米汤样或脓性恶臭白带。

    (3)晚期症状 根据癌灶累及范围出现不同的继发性症状。如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癌肿压迫或累及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及尿毒症;晚期可有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

  • 危险因素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现已证实高危HPV的持续性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首要原因。HPV感染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HP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性生活过早、多性伴侣、吸烟、长期口服避孕药等。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宫颈上皮病变从不典型增生逐渐发展为原位癌、早期浸润癌和浸润癌是一个渐进而缓慢的发展过程,通常需要10年左右,一旦形成浸润癌则生长迅速,如果不及时进行诊断治疗,患者可能将于2~5年内死亡。所以针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 筛查预防

    自从宫颈癌筛查措施普及以来,美国宫颈癌的死亡率已经大幅度降低,由2002年的2.8/10万降至2015年的2.3/10万,宫颈癌筛查已经成为提升妇科肿瘤早诊率、
    降低死亡率的根本途径。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组织全国相关专家,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在2019年7月提出了我国《子宫颈癌等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
    共识中推荐30-64岁的女性进行高危型HPV检测,HPV阴性:每3~5年重复筛查;HPV阳性:进行细胞学分流,HPV16/18型检测分流或VIA检测分流。2018年中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30-64岁女性人口约为2.9亿,随着国家对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宫颈癌诊断总体市场容量会越来越大。

    常见的宫颈癌筛查方法:

    1.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方法,应在宫颈转化区取材

    2.宫颈碘试验:正常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含丰富糖原,碘溶液涂染后呈棕色或深褐色,不染色区说明该处上皮缺乏糖原,可能有病变。在碘不染色区取材活检可提高诊断率。

    3.阴道镜检查: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巴氏Ⅲ级及Ⅲ级以上、TBS分类为鳞状上皮内瘤变,均应在阴道镜观察下选择可疑癌变区行宫颈活组织检查。

    4.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为确诊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可靠依据。所取组织应包括间质及邻近正常组织。宫颈刮片阳性,但宫颈光滑或宫颈活检阴性,应用小刮匙搔刮宫颈管,刮出物送病理检查。

    5.宫颈锥切术:适用于宫颈刮片检查多次阳性而宫颈活检阴性者;或宫颈活检为宫颈上皮内瘤变需排除浸润癌者。可采用冷刀切除、环形电切除或冷凝电刀切除。

    6. 分子检测方法(DNA甲基化检测):新的研究表明细胞和病毒的DNA甲基化是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可以提高宫颈癌筛查的准确性以及用于高危型HPV阳性妇女的分流。

  • 参考文献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 2020 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