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比寻肠第三届SDC2病例大赛全国总决赛成功举办

早发现 长安心 康立明生物2024.03.05

3月2日,非比寻肠第三届SDC2病例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北京成功举办。



非比寻肠第三届SDC2病例大赛由《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主办,康立明生物协办,旨在通过分享结直肠肿瘤典型病例,推进粪便DNA肠癌检测新技术在人群中的广泛应用,优化结直肠癌筛检路径,减轻医疗负担,起到结直肠癌筛查新技术的示范和宣传效应。

本次大会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主任武爱文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康立明生物创始人邹鸿志教授担任致辞嘉宾。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崔巍教授担任学术主持嘉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副主任杜正光教授发表了主题演讲。

非比寻肠病例大赛临床组由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董丽凤教授担任主持嘉宾,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基本外科主任刘蔚东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徐三平教授,北京市肛肠医院大外科主任张玉茹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病理科主任张平教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主任王黔教授担任评委嘉宾;健康管理组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张文雅教授担任主持嘉宾,由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周卫红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主任王莹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主任邸岩教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康迎新教授担任评委嘉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冯跃医生担任开场主持。


张凯 教授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大会主席张凯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结直肠癌是最适合筛查的癌种,目前在我国发病率排名第二,家族遗传性肿瘤和家族聚集性肿瘤中排名第一。肿瘤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和人群筛查。其中结直肠癌机会性筛查以病例大赛的形式带动有非常大的意义,机会性筛查的付费群体是受检者,那么受检者对筛查方式的要求会非常高。结肠镜检查预约时间长,肠道准备和有创检查的不舒适性导致受检者依从性很低。而在结直肠癌筛查中我们需要动员更多的人去做结肠镜同时实现肠镜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采取序贯筛查的策略,也就是说在肠镜检查之前,需要利用有效的无创的初筛手段,去动员更高危的人群进入肠镜筛查环节,比如说粪便DNA检测,目前看来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初筛手段。而动员民众参与筛查,在做好科普工作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典型病例,比如今天的病例大赛来推进。


武爱文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大会主席武爱文教授致辞中提到,肿瘤科医生在关注临床诊疗的同时,应该要把思路打开,多关注肿瘤早诊和预防,让肿瘤诊疗技术和理念惠及更多人群。病例大赛中众多精彩病例可以给临床医生和健康管理医生提供很多粪便基因检测应用场景的思路,在今后的临床和科研中也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邹鸿志 教授

康立明生物


康立明生物创始人邹鸿志教授对参与大赛的专家与嘉宾致谢,也对晋级决赛的选手们给予鼓励,并祝福参赛选手取得好成绩。邹鸿志教授谈到,得益于专家和同道的支持,长安心®上市以来,已逐渐成为常规的临床诊疗筛查方法,现已有超80万例检测,同时长安心在大规模人群筛查中以“70/80/90”为目标,即长安心阳性后肠镜依从性达到70%,肠道肿瘤检出率达到80%,样本回收率达到90%,并曾多次在大规模人群筛查中实现了此目标。


杜正光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在学术交流环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副主任杜正光教授在学术报告《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肿瘤筛查中的应用》里指出,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技术在临床患者及健康管理的一般风险人群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和验证,显示出优越的性能。大样本的人群的筛查数据显示,以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为初筛,结肠镜检查为精筛的模式,能有效提升了结肠镜依从性,明显提高大肠肿瘤及其相关疾病的检出率。此外,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具有特异性高,阳性预测值高等特点,能够帮助内镜医生针对性检查,发现更多的大肠肿瘤病人,有效提高结肠镜检查效果。


学术主持

崔巍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病例比赛主持

张文雅 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董丽凤 教授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病例比赛环节气氛热烈,精彩纷呈,参赛医生们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分享了结直肠癌筛查诊治过程中的临床经验与心路历程。


杨赟翰 医生

贵州省人民医院


贵州省人民医院杨赟翰医生以《孕愁帷幄,肠通无阻》为题,讲述了一名孕妇因大便出血就医,经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阳性,并坚强抗癌的故事。病例用清晰的诊疗思路,针对孕妇这一无法接受过多检查的特殊群体,展现了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适用人群广、无禁忌人群的独特优越性。


路易思 医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路易思医生分享了一例患者旅行中出现头晕心慌不适症状,在就诊体检时使用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并发现早期肠癌的病例。她以老家能让人“安心”的门闩寓意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提前筛查出肠道危险,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健康。


参赛选手分享

    

    

    


评委点评

徐三平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张玉茹 教授

北京市肛肠医院


张平教授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王黔教授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刘蔚东 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周卫红 教授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洪华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邸岩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王莹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康迎新 教授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总决赛上,选手们通过一个个典型的病例,围绕结直肠癌的早筛早诊早治展开激烈角逐,最终:


   


贵州省人民医院杨赟翰医生获得本次总决赛临床组冠军,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窦晓坛医生获得临床组二等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赵丽莉医生和航空总医院朱信心医生获得临床组三等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路易思医生获得健康管理组冠军,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钟倩倩医生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莉医生获得健康管理组二等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孟恬宇医生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施蓉芳医生获得健康管理组三等奖。

另外,通过比赛中近百名网络专业评审的评选,窦晓坛医生,杨赟翰医生和钟倩倩医生三位获得了网络人气奖。

“让更典型的病例脱颖而出,让更深度的解读掷地有声”。2024年,非比寻肠病例大赛系列赛事仍将继续在全国各地继续开展,以病例推动业内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推动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推动结直肠癌筛查事业的发展,让更多人远离肠癌风险,安心千万家庭。